你的位置:886体育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1966年李敏路过湖南没回韶山,毛主席发火:你叔叔连饭都吃不饱
新闻动态
1966年李敏路过湖南没回韶山,毛主席发火:你叔叔连饭都吃不饱
发布日期:2025-02-05 01:04    点击次数:89

1927年,也就是毛主席三十四岁的时候,他再一次离开了故乡,踏上了风雨阴晦的革命征程。这一别就是三十二年,毛主席下次回家就是建国后的事情了,但也仅仅只有过两次。虽说那时候的韶山已经没有毛主席的至亲了,可这里依旧有值得他牵挂的亲友。因而,毛主席就把照顾亲友的责任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女,希望他们能替自己尽一份心力。对于这件事,毛主席十分看重,以至于他的女儿李敏有一次回湖南却没有回韶山,毛主席还对她发了脾气。李敏是毛主席的大女儿,由贺子珍在1936年生养,其出生地就在延安。对于这个姑娘,毛主席可是欢喜的很,他亲昵地称呼自己的宝贝闺女为“娇娇”,而毛娇娇就是李敏最初的名字。尽管很受父亲的宠爱,但毕竟那时候正值抗战,毛主席整天忙于公务,没有太多时间照料自己的闺女,母亲贺子珍又去了苏联养病,于是李敏也就在1940年被送到了苏联。一个四岁的孩子被送到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李敏在苏联度过了一个充满艰辛与曲折的童年,但好在有母亲的照料以及有着毛岸英兄弟的陪伴,她最终坚持了下来。1947年,就在国内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时,贺子珍带着女儿回到了哈尔滨。七年的北国生活完全改变了李敏,让她成为了一个说俄语、吃面包的黑发姑娘,唯一不变的是对印象中的父亲的崇敬。但在回国的两年里,李敏并没有机会直接回到父亲身边,毕竟那时候的毛主席正在陕北与胡宗南的十万大军周旋,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置身险境。李敏再见父亲,已经是1949年的初夏了,那时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党中央都已经进入了北京城,李敏也是在这时候与毛主席重逢。此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在与女儿朝夕相处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她进行文化上的、思想上的改造,让她不但要做回一个中国人,还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领袖子女。这一点至关重要,李敏自己后来也说:“他不仅是我的好爸爸,还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后面的故事中,李敏在北京城中长大,她顺利升学、读书、毕业,还找了一个好夫婿。到1963年,在中南海生活了十多年的李敏举家搬出,并来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幢民宅居住。彻底“平民化”后,李敏也就像一个普通的妻子和母亲一样,在工作之余照顾家人,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人生,直到如今。纵观李敏的一生,与其发生关联的城市并不多,最初的延安、后来的莫斯科、回国后的哈尔滨以及北京。基本就是这些了。但其实,还有一座城市与李敏有着宿命般的联系,那就是湘潭,准确地说是湘潭韶山冲,因为这里是父亲诞生和长大的地方,也是毛家生生不息的故土。可作为韶山人的后代,李敏对这个地方却是很陌生的,她从小到大连湖南都没有去过,更不要说韶山了。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毛主席自己都已经离家三十多年未归,而他的父母也早在1919年前后就相继离世,其弟弟妹妹也都先后牺牲,老家已经没有了骨肉至亲,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只是,父母兄弟虽然都不在了,他们的坟茔还在,这让毛主席不得不惦记。1959年,毛主席在武汉视察,顺路回了一趟韶山。一别故园三十二年,毛主席显得十分伤感,他在清晨的时候独自上山,来到了父母坟前,为他们拔草、祭奠。这次回乡之后,毛主席在次年又委托女儿李敏回乡,为她的爷爷奶奶扫墓。其实与其说是扫墓,毋宁说是认祖归宗,已经二十四岁的李敏在那一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血脉根源。然而,李敏此次回乡是在十分低调的情况下进行的,几乎无人知情。1960年那次回乡,李敏是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去的,也没有见什么人。对此,毛主席也没有说什么,但在六年后,当李敏第二次回乡,事情就有些不一样了。1966年的某天,李敏因为工作的缘故要去长沙,而她也想借此机会回一趟老家,去探望一下老家的亲友们。然而,就在李敏兴冲冲地抵达长沙后,她却因为行程变化,不得不及早结束长沙之旅,这也就导致她没有时间再去韶山。在叹一口气后,李敏便踏上了北返的火车,充满遗憾地回到了北京。事后,李敏对毛主席提起了此事,却没想到毛主席的反应很强烈,他有些生气地问:“我早就跟你们说过,让你们路过韶山的时候一定要回去看看你们的叔叔,为什么不去?你叔叔眼睛看不见了,生活很困难,连饭都吃不上,我让你们尽量帮他解决一些问题,你都到长沙了怎么能不回去看看呢?”在被父亲劈头盖脸一顿怒批后,李敏的心里也很委屈,半晌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会儿后,毛主席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态度过激了,他旋即回过头安慰女儿说:“刚刚是我太着急了。”李敏这才回答说:“爸爸,等下次,我一定回韶山亲自看望叔叔。”毛主席和李敏口中的这位叔叔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让毛主席如此在意呢?毕竟毛主席的连两个亲弟弟都在革命年代牺牲了,按理说他家里应该是没人了,又哪来一位叔叔呢?其实吧,这个人就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他虽然不是毛主席的亲兄弟,但和毛主席之间有着相当深的感情。说起毛泽连,他也是韶山毛氏的一员,只不过他们家和毛主席家隔着八里地。南方的邻里环境就是这样,独门独户依偎着山头水塘而居,很少有北方那种紧挨着的邻居,因而亲戚之间更是相距甚远。而同为毛家子弟,毛主席在名义上排行老三,但因为他的两个哥哥早夭,所以他实际上是同族同辈的老大,所以大家都管他叫“三哥”。至于毛泽连,他在宗族里排行老九,但要比毛主席小将近二十岁。值得一提的是,毛泽连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而他的姐姐就是毛泽建,后来被过继给毛主席家,即毛家小妹,而她后来牺牲在了游击战中。相比于毛主席家,毛泽连家要贫困许多,他的父亲因为得了肺痨,不到五十岁就死了,母亲也体弱多病,支撑不起这个家。因此,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总是接济毛泽连一家,而毛主席小时候就多次受母亲的委派给毛泽连家送米送肉,所以他们两家的关系很好,这也是毛泽连家同意把一个女儿过继过去的原因。因为这几层关系,毛主席经常去毛泽连家做客,而毛泽连也很喜爱和敬仰这位三哥,时常跟在毛主席后面问东问西。后来,毛泽连长到十二岁的时候,毛主席回老家搞农民运动,毛氏一族有多人都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参加农民协会,小小年纪的毛泽连也不甘落后。虽然毛泽连因为年纪小,做不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毛主席为了鼓励他,就同意他参加了儿童团,负责为革命队伍站岗放哨。等到毛泽连稍大一些,他才被吸收进地下党组织,成为一名通讯员。本来按照这个轨迹,毛泽连应该像毛主席家三兄弟和姐姐一样,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但在192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彻底断送了毛泽连的革命前途。当时,毛主席夫妇回到了老家宣扬革命,他召集了很多农民在毛鉴公祠做演讲,但这件事被湖南军阀赵恒锡知道了,就派出军队来抓人。危急时刻,还是毛泽连眼尖脚快,他在发现异常后赶紧跑到毛鉴公祠通知毛主席转移,而他自己则去引开追兵。就在躲避追兵的过程中,毛泽连在林木茂密的山沟沟里快速穿梭,一不小心被树枝戳到了眼睛。起初毛泽连只感到左眼十分刺痛,但他并没有在意,即便是回家后,他也没有就医,想着过几天伤口愈合就会好。可不幸的是,伤口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很快就发炎了,紧接着毛泽连的左眼就看不清东西了。事情过去后,韶山的地下党组织找过毛泽连,在得知他视力严重受损后,就劝他放弃参军,安安心心留在老家为好。此时的毛泽连无比懊悔,因为一时疏忽竟错过了转正的机会,而这一错过就是一辈子。在那以后,毛泽连再没有见过自己的三哥,反倒是传来了自己的姐姐毛泽建牺牲在了衡山以及三嫂杨开慧被杀害于长沙的噩耗,这都让他十分难过。时间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毛泽连也由当年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年近不惑的中年人,而他因为残疾的缘故生活很吃力,日子一直过得很艰苦。生活在他这里,似乎看不到什么盼头。可突然有一天,一支军队路过韶山,毛泽连一打听才知道,对方是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部队,他们已经解放了湖南。毛泽连更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他的三哥已经是主席了,并且即将成为全中国的领导人。那一刻,毛泽连别提多激动了,他那浑浊的眼睛分明闪动着光芒。不久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毛泽连由毛主席的另一个表弟李舸陪伴着前往北京,去会见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毛主席与毛泽连相见之后,两人都一度激动落泪。随后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这才意识到毛泽连的左眼有问题,而他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心里更加难受了。于是在吃饭后,毛主席就安排毛岸英带着毛泽连去协和医院看病,试图为其恢复视力。毛泽连在协和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期间接受了一定的治疗,只是他的眼睛已经不具备治愈的可能性了。而在住院期间,除了毛岸英,李敏和李讷两姐妹也都曾来探望并且轮流照顾过毛泽连,她们也是由此认识了这位叔叔。毛泽连出院后,他自己也感觉这段时间太过麻烦三哥一家人,说着就要回去。毛主席却依旧感觉自己没有尽情,于是又让儿子买了一身棉衣和一双棉鞋送给毛泽连,另外还给他塞了两百元。这一切,都让毛泽连感到十分温暖,他最后也是眼含热泪地踏上了南归的火车。毛泽连不知道的是,李舸还试图在毛主席的面前为他争取更多的照顾,为毛泽连解决工作和子女的上学问题。但这些都被毛主席拒绝了,他老人家说:“现在要解决的是全国人民的问题,如果只解决他一个人,那我这个主席就不好当了。不过,泽连的困难我会想办法接济。”此后,毛主席每年都会给毛泽连寄两百元过去,而这笔钱来自他的个人稿费。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会经常写信问候毛泽连一家,并在婶婶去世后再次寄去一笔三百元的丧葬费。1954年,毛主席曾再一次邀请毛泽连到北京做客。在照顾毛泽连生活的同时,毛主席还嘱咐他多汇报老家的情况,因而此后每当家乡有什么灾情事故,毛泽连都会特意给“主席三哥”写信。由于为人朴实勤恳,又愿意讲实话,毛主席对毛泽连很是喜欢,便经常邀请他去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连一共十一次上北京,是毛家所有亲戚中去北京次数最多的人。不光是邀请九弟与自己会面,毛主席也经常嘱咐儿女多去看望九弟,顺便帮助其生活。毛岸英在1950年的开春就回去看望过一次,而李敏一直没有机会,好不容易有机会了又错过了,所以她才会挨训。从那以后,李敏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每当她回乡,必然要去韶山东茅塘看望毛泽连。不仅是李敏,李讷后来也多次回乡,还在九叔家住过一段时间。虽然毛家两姐妹都只是工薪阶层,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但她们只要回去,总是要尽己所能帮助九叔一家。也因此,直至1995年毛泽连去世前,他都十分感念主席三哥一家的恩情,并深深怀念着毛主席。对于近代史来说,毛泽连不过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他一辈子都只是韶山冲里的一个农民,还是一个残疾人。但在毛泽连的身上,却有着一段相当感人的亲情故事,他从小就敬爱他的堂哥毛主席,并为其敢冒风险,眼疾也是那时候落下的。二十多年过去后,毛泽连与毛主席重逢,他却一不表功二不求赏,继续当他的农民。在毛主席需要他的时候,毛泽连也是继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份珍贵的伟人亲情,无疑是一段值得被颂扬的故事。



Powered by 886体育app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