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886体育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户世锋医生解析《道德经》入门的三个方向_文字_老子_秦代
新闻动态
户世锋医生解析《道德经》入门的三个方向_文字_老子_秦代
发布日期:2025-08-19 08:20    点击次数:116

(想逻辑解读“道德经”就必须在道德经第一章提前分析老子所讲的“道”究竟是什么?以及老子时期的文化以及文字表述的方法和背景)作者简介;户世锋,中医执业医师,道德经讲师,祖籍山东菏泽,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自幼学习道家文化与中医骨科。终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与中医股骨坏死治疗研究,取得十余项国家中医治疗专利,创立“户氏蒸敷灸”治疗“股骨头坏死”治疗体系,在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道的认知讨论1】(方向)方向篇重要论点探讨“道”究竟是什么?学习道德经的入门的第一件事情,就必须对“道”这个字进行研究和探讨,搞清楚老子对这个字的基本定义;学习者对老子“道”字的认知与定义决定了未来的学习以及应用的方向;对“道”认知基本上会走向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可以简单归纳为唯物现实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神学两个相反的方向;唯物主义与唯心神学的关系是复杂且多面的。唯物主义和神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回答了关于世界本质的不同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意味着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相反,神学探讨的是超越于生命的存在,即神圣的领域,它超越于生命并规定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命的起源长期以来就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不同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的观点,包括生命是由神创(如上帝创造)和生命是超然于物质存在的精神力量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也包括神学的往生论思想。唯物论认为人的生命体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的一切将消散。尘归尘,土归土,新生命的诞生和消逝的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只希望知道活着的意义,为了这个意义去追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对人生哲学来说;唯心论的精神层次也是必要的,我们只建立在唯物论物质层次上会让我们心灵无所寄托。同样仅建立在唯心论上的精神层次上,我们又失去物质与科学发展观。物质与精神究竟谁更重要,这也是我们建立人生哲学观难以抉择的问题;这关系着我们活着的意义。探讨这么多,实际上还是在围绕我们自身对老子“道字”的具体定位作为学习“道德经”的开端。因此;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神学思想产物,还是唯物论哲学观点,这两个观点就像两扇大门,你选择走向那个方向,将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因此;对着两个观点的认知对学习和参修“道德经”这本经典具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剩余61%

【道的认知讨论2】(文字)“道德经”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作品,老子仅以5000左右的文字给我们留下这部影响人类发展的经典,其中应用文字数量大概千余个。“道德经”看似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表述手法,却给后人解读“道德经”时带来无数难题,再加上数千年来深深融入我们骨子里的神玄思维,对文字意思的推断出现偏差和争论,让我们感觉“道德经”每个文字都玄之又玄。今天;我们暂时抛开神玄思维和传统思想影响,我们来利用逻辑思维方式来解析“道德经”,看看能否解开这本天书秘密的一角。中华文字发展从古人的结绳记事到商周甲骨文期,春秋文字发展期,到秦始皇文字统一期几个阶段,直到秦始皇文字文字的统一才形成中华文字的规范发展新篇章,秦代开始收录各诸侯国文字并进行规范,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仅有3300文字,到汉代有许慎说文解字能够收录到的的文字仅9000左右个,晋代吕沈作“字林”12824个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到唐代文字孙强增字《玉篇》收录文字22561字,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94年冷玉龙等编著的《中华字海》有85000字。 以上的数据说明;从秦代可考的3000多字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到85000多字,这说明中华文字一直在不断地增加,随着文字的增加也让我们更加自如利用文字来清晰表达人类的思想。从春秋的楚辞,春秋的“道德经”,汉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现代白话文,这些文字表述手法的演变也是随着文字增多表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回想一下秦代只有3000多个文字,能否像现代人清晰的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么,毫无疑问,秦代以前不要说现代白话文,就是想按唐诗风格写一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诗歌也是不可能的。通过文字发展历史研究,我们应该清楚古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完全是受到文字的稀少影响所造成的,这也可以说成“思想很丰满,文字很骨感”。老子的年代距离秦代还有数百年,那个时代文字更加稀少,再多也超不过秦代的文字多。可以想象老子他老人家在那个文字极度缺乏时代,把一千多个字符不断重复利用(粗略统计),给我们这个世界留下一个后人无法超越的鸿篇巨著,该是多大智慧。所以不是他老人家惜字如金,而是收到文字的局限,不得而为之。

【道的认知讨论3】(逻辑)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有清晰的描述;历经两千多年“道德经”不断的被后人更改,我始终认为排序是有问题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就非常清晰的解释老子引用“道”作为这本五千言的核心。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道”。老子发现一种关系到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这个万物包括了天地宇宙,已有事务万物以及未来诞生的万物都无法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老子甚至这个这规律视为万物之母,这样的形容说明这个规律是至高无上的。老子认为这个规律应该有个名字;却没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形容这个规律,勉强用(道)字来形容这个规律吧。到这里我们就要研究一下(道字)在春秋时代究竟是什么意思,在春秋诗经小雅里首次引用了(道字),原话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砥;的意思是磨刀石,矢;代表箭矢,这里描述的是周代修的一条的官道如磨刀石一样平坦,如箭矢射出去一样笔直。老子认为把这个规律用“道路”来形容最为贴切,这就说明老子5000言的核心的(道)字就是道路的道。当然这个(道)泛指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解析到这里;我们也就清楚老子写道德经这5000言的核心要义。户世锋医生2024年12月初稿写于郑州中怀堂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

发布于:河南省

Powered by 886体育app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